【明星效应敲流感警钟 破解流感疫苗迷思】
每逢岁末年初,流感病毒便伺机而动,悄然侵入身体“大开杀戒”,有孩子持续高烧,也有年迈长者因并发症而病危甚至病逝,台湾艺人徐熙媛因流感引发肺炎而骤然病逝的“明星效应”,引起人们对流感的高度关注和担忧,还有流感疫苗短缺的后续。
尽管接种疫苗是抵御病毒的有效措施,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力推的第一道防线,但人们依然对流感疫苗抱着许多迷思和误解,甚至抗拒。事实上,并非小孩及老人才是流感高风险群,年轻人也需要流感疫苗的防护。
【关于疫苗:打破常见迷思,科学认知是关键】
“流感疫苗真的有用吗?”
“每年都要打一次疫苗,太麻烦了吧?而且还花钱!”
“身体健康,不需要接种疫苗。”
“没出国旅行就不需要接种疫苗。”
“老年人和小孩抵抗力不好才需要打疫苗,年轻人不需要。”
“打一次就好了,不需要每年都打一次疫苗。”
——以上,都是关于疫苗的常见迷思和误区。
大专医疗中心(Alpro Clinic)家庭医生吴铭利(Dr Ng Ming Lee)说,每年新旧交替时节,也是流感肆虐的高峰期,尤其是在北半球进入冬季后,人员流动频繁,更助长了流感的传播。
—— 家长们因为孩子深夜发烧不退而焦虑
—— 年长者因流感并发症而住院甚至骤然病逝
—— 年轻人认为“不过是个小感冒”而拖着病体上班
这些都是吴铭利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然而,每当他苦口婆心地劝导患者接种流感疫苗时,总会听到那些根深蒂固的迷思和误区,甚至遭到强烈的抵触。
这些误解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屏障,阻碍着人们接受科学的保护。
■大专医疗中心(Alpro Clinic)家庭医生吴铭利
【年轻力壮也中招:流感重症非老年专利】
吴铭利解释,流感(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为甲(A)、乙(B)、丙(C)和丁(D)型。其中,A型和B型流感病毒是每年流感季节的主要病原体。
“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极度疲劳等等,严重的话可引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他强调,虽然年长者、儿童及慢性病患的流感重症风险偏高,但年轻人同样有可能发展为严重肺炎。
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可诱发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甚至多器官衰竭!
“尤其是免疫系统异常、过度劳累或患有基础疾病(比如哮喘或糖尿病)的年轻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的重症风险更高。”
因此,他提醒年轻人不能对流感掉以轻心。
【关于流感病毒的常见迷思】
吴铭利强调,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比如公用物品),并不是人们所认知的“只会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
他进一步指出,病毒可存活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等物体表面。当人们触摸这些受污染的表面再揉眼睛、摸嘴巴或妮子,病毒便可能进入体内。
“所以,除了接种疫苗,保持手部卫生、避免用手接触面部,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
一般人以为,流感症状消失后就意味着不具传染力,吴铭利坦言“并非如此”。
事实上,流感患者在出现症状前一天就具有传染性,并在症状明显的前3至5天传染力最强。一些患者即使症状缓解,依然会继续传播病毒,
“因此,即使你感觉恢复了,仍然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接触他人等行为,避免继续传播病毒。”
一些免疫力较强的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症状不明显,但还是具有传染力。
【流感,不只是“几天的不适”】
曾经有一位年逾70岁的年长微微颤颤地走进病房,手里拿着一张医生的处方,声音微弱地对吴铭利说:“医生说我刚从肺炎恢复,不能再受感染了。”
他翻阅处方之后,心里感觉难受:“流感对于年长者而言,不只是‘几天的不是’,而是可能夺走他们生命的病魔。肺炎、心脏病发作、慢性病加重……这些都是流感带来的‘隐藏杀手’!”
当他问患者是否有接种疫苗,所得回复却是:“以前没听过啊,真的有用吗?”
当下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很多人对于流感疫苗,还有很多的迷思和不解。
【流感疫苗不是“西毒欧阳锋”】
为什么流感要每年接种一次?不都是疫苗吗?——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流感疫苗的设计是根据全球流感检测网络(GISRS)提供的数据,每年调整疫苗株以匹配最流行的病毒。
疫苗不是“百毒不侵”,而是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减少住院风险,从而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疫苗功效 :
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可减少50-60%感染流感的概率
减少重症和住院风险:即便感染,疫苗接种者的症状较轻,住院率减少40-70%
保护高危人群: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可减少并发症风险,降低流感相关死亡率
★谁应该接种疫苗?
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孕妇
60岁以上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哮喘、心血管疾病)
医护人员和经常接触人群较多的人士 (比如:服务人员、经常需要出差的人
和抵抗力较差的人
经常旅行的人
【出国旅行前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
出外旅行,尤其是出国旅行,经常曝露在人流密集的环境,比如机场、飞机、火车、酒店等等,这些地方都是流感病毒高传播区域。长期
吴铭利指出,长途飞行、时差变化、气候不同,都可能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一旦在旅行途中患上流感,不仅影响旅程,还可能传染同行的家人或朋友。
因此,他提醒人们,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安心出行,旅程愉快。
【年轻体健,不需要疫苗防护?】
许多人都有一个迷思——年轻人就像一台状态良好的机器,不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这类特别防护。
然而,不论年轻或年长,即使只是轻微症状,也可能成为无症状传播者,把病毒带给家中的长者、小孩、甚至及是孕妇。
“我曾接待过一位年轻妈妈,怀着7个月的身孕,发着高烧来求助,她最大的焦虑就是会否影响到胎儿?那个眼神让我感觉揪心。”
他指出,怀孕期间,女性免疫力偏低,一旦感染流感,严重者可能导致早产,甚至影响胎儿健康。若从一开始就有定期接种疫苗,或可避免这这样的风险和焦虑。
他强调,流感疫苗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身边更脆弱的家人。
他也特别说明,孕妇和哺乳妈妈也能接种流感疫苗。
【建立正确认知:疫苗不是100%金钟罩】
很多人也会问:“我去年打了疫苗,还是感冒了,打了不是一样没用?”
吴铭利强调,是时候建立有关疫苗的正确认知——任何疫苗都不是100%防护的金钟罩,接种流感疫苗也不意味着滴水不漏,百毒不侵。
他指出,接种疫苗的目的在于降低感染率和严重高并症的几率。一个人如果接种流感疫苗,即使受到感染,症状也会比未接种者轻微,住院风险也大大降低。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和担忧点就是——疫苗有副作用吗?
他说,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后只会感到轻微手臂酸痛,极少人会有轻微发烧或疲倦等症状,而且通常一天内就会恢复。比起真正的流感症状和并发症,这些副作用微不足道。
他强调,更重要的是,流感疫苗并不会让人“生病”,它只是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真正的病毒。
【接种疫苗,就像上车需要系安全带】
吴铭利强调,人们应让接种流感疫苗成为一种习惯,就像需要上车需要系上安全带一样。
他举例,当年,汽车开始普及时,许多人觉得安全带是“多余”的东西,但是,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攀升以及持续发布的调研数据,人们逐渐明白,安全带能挽救生命。
“流感疫苗也是如此。你可以选择不打,但你要知道,每一次感染,可能让你的家人、孩子、父母面临不必要的风险。与其等到感染后后悔,不然现在就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