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最新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影响全球15%的30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预计骨关节炎患者将近10亿人!老龄化、人口增长和肥胖是这种退行性关节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

尽管医学进步,但关节炎至今依然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和及早介入治疗,降低关节置换术等医疗成本,也减轻患者、家庭及至社会与国家的医疗负担。


年龄与肥胖  关节炎导因

一项发布在《柳叶刀风湿病学》(The Lancet Rheumat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0岁以上老年群中,骨关节炎在导致残疾年份(YLD)的原因排名第七。

这项由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主持的研究,分析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达30年的骨关节炎数据(1999年至2020年),是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部分。

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全球骨关节炎病例迅速增加,老龄化、人口增长及肥胖是主要原因,截至2020年,全球大约20%的骨关节炎残疾病例是肥胖所致。

研究指出,1990年全球有2亿5600万人患有骨关节炎,到了2020年已上升至5亿9500人,增幅高达132%!到2050年,有关数字预计将接近10亿大关!

骨关节炎最常见于膝关节和手关节。到2050年,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将增加75%,手骨关节炎将增加50%!


2050年骨关节疼痛预测

骨关节炎通常影响人的膝关节、髋关节和手部关节,其中以膝骨关节炎最为常见,马来西亚估计有10%至20%成人患有膝骨关节炎 。

调研数据估计,到2050年,骨关节炎病例将持续增加,不同部位的骨关节炎增长率也有所不同,但都同样惊人:

  • 髋关节 +78.6%
  • 膝关节 +74.9%
  • 手关节 +48.6%
  • 其他(比如肘关节、肩关节) +95.1%

比起男性,骨关节炎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也更常见。2020年的骨关节炎病例当中有61%是女性患者,39%为男性。

骨关节炎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原因仍在调查中,但医学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和激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关系。

研究表明,肥胖或高体重指数(BMI指数)是其中一项风险因素,1990年骨关节炎导致的残疾中,有16%是肥胖所致,到2020年,这一病例已上升至20%。因此,研究认为,若能有效解决全球人口肥胖问题,预计能减少20%的骨关节炎患病率。


为什么会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退化和磨损造成的退行性疾病。随着时间推移,骨骼末端起缓冲作用的保护性软骨不断磨损,就会导致骨关节炎。

虽然骨关节炎可能损害任何关节,但最常影响手、膝盖、髋关节和脊柱中的关节,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残疾。一旦患上骨关节炎就无法逆转,但可通过治疗方法控制症状,缓解关节退化和致残程度。

双威伟乐医疗中心骨科及创伤外科顾问袁俊权医生(Dr Yuen Jin Chuan)指出,一项在中国北京展开的骨关节炎调研发现,相比西方人口中更常见的髋骨关节炎,亚洲人更容易患上膝骨关节炎。

研究分析,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比如身体结构的差异、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比如说亚洲人有下蹲的习惯,这种姿势可能会给膝关节带来更大压力,继而导致膝骨关节炎。”

他指出,饮食习惯、肥胖和涉及重复性动作的工作也可能导致更多亚洲人罹患膝骨关节炎。

他说,虽然年龄也是主要风险因素,但年轻人若曾经因为骨折或拉伤而损伤关节,也可能会加速软骨退化而面临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他说,跑步、打篮球和打网球等高强度运动也会增加年轻人罹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因为这些运动会使关节承受过度的负荷和重复性的劳损,久而久之就会损害软骨和关节。”

此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糖尿病等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的人,罹患膝关节炎的风险也比较高。

袁俊权指出,膝骨关节炎的风险因素也包括性别和遗传因素。

“假设家中有人患有轻微的关节疾病或过动关节(俗称双关节),这可能会增加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

他说,由于荷尔蒙和关节生物力学的差异,女性罹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高于男性。

他提醒,人们需要留意的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膝关节僵硬、膝关节肿胀以及膝盖在站起来或短距离行走时疼痛。

骨关节炎风险因素

  • 惯性下蹲动作
  • 饮食习惯
  • 肥胖
  • 重复性动作
  • 高强度运动(跑步、打篮球、打网球等等)
  • 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糖尿病等等)
  • 性别
  • 遗传

膝骨关节炎:预防与治疗

袁俊权说,人们可以采取多种预防措施来降低罹患骨关节炎的风险,包括维持健康的体重以减轻关节劳损、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取鱼类、绿叶和蔬菜、坚果和浆果等有益于关节健康的食物。

他指出,除了控制体重和均衡饮食,服用Omega-3脂肪酸和葡萄胺等营养素辅助品,也有助于降低膝骨关节炎的风险。

他也强调日常锻炼身体以对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运动会恶化骨关节炎,所以患者应该减少运动。事实上,游泳、骑单车、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强健关节周围的肌肉,藉此减少关节的负荷。”

此外,他说,患者也应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如何以正确姿势坐、站、移动和提举重物,并确保身体能够获得充足的休息。

如今有许多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局部治疗的选项包括服用软骨素(chondroitin)、类固醇和关节腔内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以及一种对关节周围神经的微创手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无论如何,患者必须了解的是,这些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会随时间逐渐恶化的疾病。当局部治疗失效,而患者想要长期有效地管理疾病,可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这种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长期缓解症状,并改善关节功能。


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

科技领航的时代,机器人外科微创术日益精进,在治疗骨骼疾病方面的使用率也日益普遍,比如治疗骨关节炎的最新选项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MAKO Robotics Assisted Surgery)已用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比传统手术,具备三维成像系统的MAKO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协助外科医生为不同患者制定更精确、更客制化的手术规划。

不仅如此,MAKO机器人手臂也可帮助外科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关节情况,准确地磨除和裁切受损范围,同时实现更好的骨骼角度校准,这些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延长他们的寿命。

比起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通常会改变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对线这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受损,而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够准确重现膝关节的自然运动学对线,并增强整体关节功能。

这项辅助手术的侵入性低于其他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并缩短康复时间。

此外,MAKO机器人手臂可以精确地放置人工膝关节,植入失败的风险较低,同时也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以及未来翻修手术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改善关节功能。

袁俊权坦言,许多人对这项前沿手术存有许多误解,最常见的就是以为手术完全由机器人独立执行,缺乏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认为手术风险更大。

“事实上,医生才是真正执行这项手术的人,MAKO机器人手术系统只是一种辅助外科医生的工具,它必须由外科医生操作才能执行手术。”

他说,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结合前沿的技术与外科医生的手术机能,并由医生掌控整个手术过程。

他说,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绘制不同患者独特的关节解剖结构和运动参数,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客制化的手术规划。因此与这种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较少,手术风险也较低。

“操作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外科医生必须接受正规的培训,只有获得特别认证和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有能力执行这项手术。”

随着马来西亚的膝骨关节炎病例越来越多,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创新治疗方案是骨科护理领域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是另一个革命性的医学进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以改善膝骨关节炎手术成果和缩短恢复时间,帮助每个患者恢复活动能力,维持优质生活。

欲了解更多详情,可浏览 https://www.sunwaymedicalvelocity.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