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癌症就像蜂窝,不捅就没事,而化疗和放疗就是捅蜂窝的行为。所以,尽管放疗及化疗技术的精准、安全和绩效已大跃进,许多人对“辐射治疗的副作用”有着根深蒂固的抗拒。
事实上,医疗科技发展精进,鼻咽癌治疗绩效和治愈率也有所提升,而杀伤力较小的放射疗法,在辐射剂量和副作用问题上,也比过去更为安全,所能应付的棘手问题更为精细,比如难以触及的区域和微小肿瘤。
【化疗或放疗 犹如捅蜂窝?】
尽管放疗及化疗技术的精准、安全和绩效已大跃进,但许多人依然担心“辐射治疗”之后的副作用或是留下长期后遗症,因此心存犹豫甚至抗拒,一些则选择其他替代疗法。
有人形容——癌症就像蜂窝,不捅就没事,而化疗和放疗就是捅蜂窝的行为,但事实并不如此。
临床肿瘤专科陈子健医生(Dr Tan Chih Kiang) 坦言,人们所担心的副作用有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化疗和放疗的剂量,但这些其实是可控的(调整剂量或使用药物以减少副作用),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建议。
他补充,在开始疗程之前都会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各方面的检查,才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比起过去,放疗的副作用“杀伤力”已低很多,而且精准度高,涉及影响范围很小,并不会影响脑部,风险低于1%至2%。
放疗与化疗最大的差别是技术和剂量,如今两者都已进入精准时代,放疗虽然运用高能量的射频消除癌细胞,但触及范围仅限治疗部位的细胞,对周边细胞和神经的影响很小,副作用(比如口干)也比过去减少。
整体而言,疗程的次数、时间、药物、治疗范围、肿瘤部位、病情阶段和患者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他指出,鼻咽癌的放射疗程通常是33至35次,范围包括口腔、鼻咽,可能会影响味觉或口干的副作用,但若是其他部位,比如肢体,却不受影响。
他说,副作用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短期副作用指的是疗程期间出现的反应,比如皮肤灼烧、嘴干、嘴痛,这些副作用一般会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慢慢消除。
“一些长期的副作用,比如嘴干,主要是因为产生唾液的功能受影响,可调整或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上即可,比如进食有汤和水的食物,使用漱口水和牙膏有所帮助,对生活刽有太大影响。”
他说,不同癌症、不同情况,治疗已经客制化(因人而异),不再是统一式。更重要的是,从诊断到治疗前后,涉及多专科治疗团队,除了肿瘤专科、放疗及扫描专科,也包括术后康复人员和营养师等等。
陈子健坦言,患者没有完成或不想放疗和化疗的情况和理由各有不同,一些高龄病患无法完成疗程,一些则觉得辛苦而想放弃。
他将病患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拒绝化疗和放疗,想要“没有副作用”的替代疗法,另一种是接受化疗与放疗的同时,也进行其他的额外疗程。
对于第一类因为“不想要任何副作用”而完全拒绝治疗的患者,就他而言是“很可惜”的事。因为若癌肿瘤是第一期和第二期阶段,治愈率很高,如果错过这个治疗时期,而自行寻找所谓“安全、无副作用”的替代疗法,可能因此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机,降低治愈率,甚至癌细胞已转移到周边区域或其他器官。
所以,“把握治疗时间”至关重要。
不少人选择相信所谓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自然保健或自然疗法,相信不用常规治疗就能痊愈。对此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他一再提醒患者,不要服食不知成分含量和绩效如何的药物或食品。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治疗疾病也一样,没有所谓的100%无副作用或无风险的方法。无论做人或致病都是如此,必然会有一个平衡,一个track off。”
他说,绩效好的治疗方法,或多或少有一些副作用属于正常,但重点在于,这些所谓的副作用并非长期或终身追随,比起挽救生命,延长存活率和维持生活品质,几率低和影响不大的副作用并不会很严重。
“治疗是为了康复,若因为影响不大的副作用而拒绝治疗或半途放弃,是否值得?有什么比治好癌症,恢复正常生活,继续人生想要珍惜的、把握的、实现的人和事来得重要?”
对于一些患者在接受化疗与放疗的同时,也进行其他的额外疗程和替代治疗,比如传统治疗、辅助疗法或营养保健等等,个中原因不一。
“一些患者的想法是想要更快、更好地把病治好;一些则想要减少西药疗程所带来的副作用。”
不过,他提醒,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切勿同时采用涉及口服药物的“额外疗程”,尤其是涉及口服药物的“替代治疗”,一是无法确定所含成分,其次是可能影响现有的治疗,甚至增加副作用。
“比如接受化疗的病患,所有化疗药物都是经过严谨的临床实验和计算,什么病人、什么情况、用多少剂量、在身体里多长时间会排出体外等等,都有完整的数据和证明。若是服用其他药物,可能导致原本疗程的药物更快排出,反而影响治疗效果,那就等于白做了。”
“反之,若是服食的其他不知名药物或食品导致原本的药物排放缓慢,则会让药物滞留在体内而增加副作用,患者会更加辛苦,产生更多问题,使情况变得复杂而棘手。”
然而,若是患者在接受化疗与放疗之后,同时或继续接受针灸传统治疗,他本身并无异议。
“因为针灸不属于口服药物,且是经过科验证的传统疗法,有助缓解一些副作用,比如呕吐。”
【定期复诊 降低复发率】
陈子健提醒,完成治疗之后,病患须定期复诊,以跟进康复情况,减少治疗后的副作用反应,也可降低复发率。
他说,鼻咽癌的复发率不高,大约有20%至40%的复发病例,几率高低取决于癌肿瘤属于什么阶段,比如初期阶段的复发率偏低,晚期阶段的鼻咽癌则有可能复发。
多数的复发病例会在治疗后的三年内,但复发情况不一定会比之前的严重;另外就是复发的癌肿瘤是否转移到其他部位(比如淋巴、肺部),而复发的治疗也不同于首次发病。
“因为人体所能接受的放疗具有一定的顶限,若在同一个地方复发,比如可能相隔6个月,就不能二次放疗,而是需要采用外科手术;但若是5年后复发,则可二次放疗。”
无论如何,预防胜于治疗,虽然没有100%免于患癌的方法,但可以通过诱发因素降低风险,比如少吃腌制食物、避免吸烟、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