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不断复制广发所谓的“过年健康饮食资讯”,某某年饼等于多少碗饭、一片肉干等于多少碗饭、某某零食等于多少碗饭……那感觉就是,每吃一口年饼,每吃一片肉干,每喝一口啤酒,每吃一样年菜,都要拿着计算机和图片在旁边对照计算只能吃几口饭菜,吃几块年饼,吃几颗花生。
这样的年节,过得压力,吃得痛苦,什么心情都消失殆尽,同桌的也不禁烦躁疑问:过个年,吃个饭而已,至于搞到这样吗?
【乳糖的迷思】
“乳糖会导致肥胖和各种严重慢性疾病,不吃糖和各种乳制甜品就不会高血糖”一直是坊间的迷思。
本地食疗营养师符芳莉(Cherry Foo)指出,人体血糖上升,其实是因为胰岛素敏感度不足,也就是胰岛素分泌异常,无法消耗摄入人体的乳糖、脂肪和热量等物质,以致容易肥胖。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的胰岛素分泌异常/敏感度低弱,还是不摄取糖和甜食,血糖依然会上升,尤其是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的年长者,所以,降低血糖和肥胖元素的关键是提升胰岛素分泌,人们所谓的“降糖食物”其实就是提升胰岛素分泌的食物。
她说,洋葱、芹菜、黑木耳、苦瓜、海带和羊角豆等蔬食,都是可降低血糖以及提高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的食物,而且可在日常饮食中摄取。
“重点就在于必须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就算摄取饭、巧克力、蛋糕和乳糖食品,也不会变成人们所说的‘喝水肥’甚至‘呼吸肥’。”
许多日常食物都含有乳糖,并非只有看得见的奶制品和乳制品,比如饭和香蕉,都是会加速血糖指数飙升的食物。
她特别解释,“多吃水果”并不代表毫无选择,水果中所含的天然糖分也不一定就100%安全或不超标,毕竟日常所摄取的食物中已有许多隐藏乳糖,此时的正确所需是吃降糖水果,比如苹果、番石榴、奇异果、火龙果、草莓这类低糖水果。

【年饼也属奶制品】
她进一步强调,“运动”是除了饮食之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的另一重要关键,并且须结合两者,才能取得理想绩效。
经常运动能够加速体内的糖分代谢,产生糖化反应,同时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含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度。
“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运动和基因遗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前者是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后者则是无法预防、只能控制的先天风险因素。”
她指出,大多数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血糖增高是来自于生活和饮食习惯,讲求精致的现代生活尽是精致食物,导致人体胰岛素敏感度钝化,却又运动太少,健康隐患日益严重。
年节期间的暴饮暴食,可谓乳糖摄入指数飙升巅峰时期,加剧身体负荷。尤其人们几乎察觉不到的“年饼陷阱”,许多人总以为自制年饼就绝对安全。
她说,事实上,年饼最主要的两大材料——黄油和奶油,是热量非常高的两种奶制品,是从牛奶分离出来的脂肪再加工制造而成,不适合在减肥或减脂者。
“除非你做的年饼完全没有奶油和黄油,比如番婆饼(kuih bangkit),用的是椰浆和面粉,较为天然,乳糖含量较低,但也因为干和粗,所以不如年饼那般受落。”
简而言之,举凡采用黄油和牛油为食材的年饼和食品,不论你少糖或无糖,都已是高热量。
除了年饼零食,还有年节期间的三餐,究竟要怎么吃才好?
她建议,早餐不可忽略,但在午餐后可喝绿茶或普洱促进消化,晚餐后一个小时则喝苹果醋或黄梨醋、水果醋等。
“另一个替代方式就是,过年期间暴饮暴食,但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就减少摄取乳糖食物,尤其不喝含糖饮料,若在当天因为应酬或拜年待客而喝了一些含糖饮料,在家就多喝一些白开水,稀释摄入体内的乳糖。喝水是最天然的排毒,人体一天需2.5公升的水,若已喝了接近1公升各种含糖饮料,那剩下的‘固打’就只喝白开水。”
简单总结,过年之后减少摄取乳糖饮料和甜点,逐渐减少摄取糖分,摄取有助促进消化和降糖的食物。
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天必须运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运动量指标,一个星期必须达到至少150分钟的运动量。
“每天在家做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跑步,可慢步,心率维持在110至130之间,就能达到消耗脂肪的效果,若当天摄取较多脂肪和乳糖食物,则增加运动量。”
【更年期女性的乳糖摄取】
更年期的女性,往往面对荷尔蒙失调、代谢综合征等问题,如何评估奶制品和乳糖摄取量,也成了常见的困扰和难题,仿佛怎么吃都会发胖,即使喝水也会胖。
符芳莉说,更年轻的女性须注重的其实是“吸收能力”,随着荷尔蒙的变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等问题,这个阶段的女性吸收力一般欠佳,不论吃什么结果都一样。因此,首要关键是提高吸收力。
她建议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平常可多吃软灵子,也就是蛋黄里面含有的元素,另外就是多吃绿色蔬菜,比如芥蓝花、豆腐,再来就是喝牛奶之余,也多吃天然、原生的食物;另外也很重要的就是多晒太阳,补充维他命D。
“女性进入更年期开始,体内的雌激素会减少,软灵子含有异黄酮,有助雌激素结合,产生微弱的雌激素效应。”
“维他命D对于吸收能力很重要,倘若缺乏维他命D,喝多少奶都无法补充女性所需的钙质。倘若每天能晒5分钟至30分钟的太阳,一个星期晒两次,身体就能吸收合成需要的维生素D了。”
其他适合更年期女性提高吸收能力、提升维他命D以及补充所需营养素的饮食包括鱼类、鱼肝油、菇菌类食物、益菌(来源包括酸奶)、发酵物(比如泡菜)、粗粮(谷类食物,比如薏米、荞麦、燕麦)、大豆、豆制品等等。

【常见的乳制品迷思——符芳莉解答】
★迷思:乳糖不耐症者,完全不能喝牛奶/摄取奶制品。
事实:不尽然如此。
精致饮食的时代,出现乳糖不耐症状的大有人在,这是人体基因的一种改变。
有关乳糖不耐症的相关研究指出,约莫400年前,人类就有便秘,导致在泌乳后酶不会消失,这群人最后就往欧洲迁移,所以是时至今日的欧美人,普遍不会有乳糖不耐症,但是东亚的乳糖不耐症却相当普遍,
然而,这并不能当做人类不能喝奶的理由,因为乳糖消化不良,不等于乳糖不耐症,而乳糖不耐症也不代表完全不能喝奶或摄取奶制品。
人体中的益菌能够帮助消化50毫升至100毫升牛奶所含的乳糖。许多临床实验显示,乳糖鸟兽形是可被训练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从50毫升至100毫升的少量牛乳开始。
但是,许多家长的方法却是完全不让孩子摄取牛奶,却忽略了乳糖无处不在,日常的蛋糕、面包、饼干等许多乳制品都含有牛乳成分,只是因为看不到就误以为没有。只要不是严重情况的乳糖不耐症,而仅仅是乳糖消化不良,肠胃是可训练适应乳糖的,终身不摄取任何奶制品并非良策。
★迷思:吃蔬菜喝豆浆,植物奶的钙质不输牛奶。
事实:过去,人们以为蔬菜等植物性钙质的吸收率很低,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植物性食品的钙质吸收力,并不比牛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钙质吸收力逊色。
营养素需要考量的主要是吸收力,而不是含量。
但是,在含量方面,大部分的植物性钙质哈量会确实比牛奶稍逊,植物性钙质的来源通常是植酸和草酸,因此,结合钙质的吸收也比牛奶稍减。比如菠菜的钙吸收只有7%,芝麻只有3.5%,远比牛奶的30%来得低很多。
黄豆的钙质含量很高,但是人体摄取的吸收力只有牛奶的七分之一。所以,总体而言,若要补钙,牛奶仍是首选。
★迷思:喝牛奶容易发胖
事实:真相藏在细节里,人们往往简单诠释一个结果,而不去了解细节。其实,喝牛奶会发胖的原因在于,人体对热量的摄取大于消耗,与低脂或全脂牛奶并无直接关系。倘若一天摄取超过300毫升奶制品,而又缺乏消耗乳糖的运动或替代方式,则很容易发胖。
时下许多食品标榜“无糖”,这也会形成一道让人疏忽的陷阱。还是那句话——摄取量很重要,不要因为标榜无糖就能放心的摄取、过量摄取,许多食物都含有糖分,无糖标签只是一种针对消费心理的商业手法。

【食疗营养师重点语录】
不管吃什么都好,奶制品或正餐食物,关键都在于适量,不需要每一口都“斤斤计较”,只要遵守“拳头法则”就不过量,你的拳头有多大,你的食量就多少。
点击阅读【新年VS情人节(上篇):奶制品/乳制品:甜蜜的陷阱】